科研進展

《廣東冬種紅松茸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通過現場評價

  

 

  321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段俊研究員的科研團隊、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廣州科博農業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的《廣東冬種紅松茸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通過了由廣東省種子協會組織的專家組現場評價。 

  該技術利用稻草、谷殼、玉米稈(芯)、花生殼、黃豆稈(殼)、木屑、果園修剪物等為材料,經科學混配和發酵處理后為基質,在我省冬季簡易陰棚、林下、果園、冬閑田(地)、旱地和荒地露天種植紅松茸(學名大球蓋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每平方米的鮮品產量可超過6.9公斤。同時提出了我省不同地區的適宜種植時間,研究出了我省冬種紅松茸的高產高效種植管理技術體系,可操作性強,穩定可靠。該技術目前已在我省的廣州、清遠、河源、惠州、梅州、肇慶、云浮等地成功應用。中國電視臺17頻道于以紅松茸的身世之迷2021324日)、廣東省電視臺珠江頻道以可以做刺身的紅松茸2021126日)、廣東電視臺國際頻道以紅松茸的秘密為題對該技術進行了報道。 

  該技術不但成功解決了紅松茸在我省冬閑季節種植時的關鍵技術問題,而且可以使農林產業附產物得到高效的資源化利用,社會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顯著,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在线亚洲电影日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