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全面“無抗”養殖還有多遠?

  

   

  “無抗”養殖,就是養殖過程中不用任何種類的抗生素。過去,抗生素廣泛應用于生豬等養殖上,被視為預防和治療動植物感染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萬能藥”。

  然而,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藥物的抗微生物作用降低或消失,即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MR)。數據顯示,2019年,有495萬人的死亡與耐藥細菌感染有關,其中127萬人的死亡是直接由AMR導致的。AMR已成為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決定停止生產、進口、經營、使用部分藥物飼料添加劑,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同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自此,我國正式邁入飼料“禁抗”時代。

  飼料“禁抗令”發布已有兩年,我們離全面“無抗”養殖還有多遠?

   

  圖為寧鄉花豬。受訪者 供圖

  現狀:產品技術涌現  市場機制待完善 

  我國正式步入飼料“禁抗”時代前后,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飼料企業以及養殖企業紛紛加快尋求“替抗”技術和方案。2021年11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介發布2021年農業主推技術的通知中,遴選了114項農業主推技術,畜禽抗生素減量替代技術位列其中。

  “‘替抗’嚴格意義上講包括從‘有抗’到‘無抗’的整個演變過程?!敝袊こ淘涸菏?、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表示,日糧營養配方和營養性添加劑的選用是當前“替抗”技術的核心,如調低日糧蛋白質水平,充分考慮纖維、碳水化合物營養,兼顧微量元素、維生素和電解質營養平衡,提升豬群的免疫力等?,F在市面上已經涌現出不少“替抗”產品,包括天然植物提取物、微生態制劑、化學益生素、有機酸、酶制劑、有機礦物元素、生物活性肽、中草藥制劑等。

  “根據部分養殖場防控非洲豬瘟和促生長數據,在飼料和保健都不用抗生素的前提下,中藥效果非常明顯?!庇∮鳊埍硎?,中醫藥既能治病,也可防病,它不僅不污染環境,還能降低養殖場生物安全成本,增強生物的自然生態平衡。未來如果推行中醫藥“替抗”理念,重點應是針對免疫力提升與發病前期的調理,而非發病中后期的治療。

  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作華研究員認為,免疫調節肽作為一類安全、無殘留的新型生物活性肽“替抗”產品,不僅能增強動物機體免疫力,還可以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在飼料“替抗”中的作用正逐步凸顯,成為最具開發潛力的“替抗”產品之一。

  以生豬養殖端企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飼料“禁抗令”發布后,從改善生豬養殖環境和使用新產品等方式著手在飼料中“替抗”,目前正逐步探索養豬場全面“無抗”養殖。

  “其實‘替抗’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新養殖模式的過程?!痹摴撅暳涎芯吭焊痹洪L李勇表示,生豬養殖環境的改善對“替抗”很有幫助,疾病綜合防治的原則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好的養殖環境可以抑制各類細菌滋生,從而減少抗生素在養殖過程中的使用頻次。因此,關注新的“替抗”產品和技術的同時,要著力改善養殖環境,向優良的養殖環境要“替抗”動力。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黃瑞華認為,生豬等畜禽養殖走向全面“無抗”,還面臨著疫病防控的壓力,養殖業從庭院式為主向規?;癁橹鬓D變過程中,各種模式、各種檔次的養殖場都存在,這也就增加了疫病防控壓力。非洲豬瘟進入我國以來,健康保障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養殖“無抗”需要養殖大環境凈化,也就是要努力凈化一些重大動物疫病。

  印遇龍和黃瑞華一致認為,當前市面上的“替抗”產品質量和效果參差不齊,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替抗”營養方案,但需要進一步提煉、提效;目前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按質論價的政策體系,缺乏市場機制以約束市場監管、調整消費理念以及激勵實際購買行為等。

   

  印遇龍院士(前排左四)開展生豬相關研究。受訪者 供圖

  養殖端:改變行業認知  走向全面“無抗” 

  要實現全面“無抗”養殖,關鍵落腳點在于養殖場如何開展好“替抗”工作,養殖端企業對飼料“禁抗令”的態度很關鍵。

  “我們從2017年開始就已經在嘗試做‘無抗’飼料,因此‘禁抗令’實施對我們的沖擊并不大,前期形成的‘替抗’技術方案已經很好地控制了‘無抗’后的用藥成本,保障了使用效果?!别B豬端企業環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鮑英慧說,不用抗生素后他們發現,豬腸道的微生物穩態、免疫系統穩態會更好,替代方案更進一步保證了動物的健康度,這讓他們更有信心全面探索“無抗”養殖系統方案。

  鮑英慧說,期待我國養殖端的養殖環境在飼料“禁抗令”發布后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態勢,真正實現安全優質、高效養豬。養殖“替抗”過程中,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等大環境的壓力是一個挑戰,這要求養豬端建立良好的全流程防控體系。國家層面也要進一步控制好生豬等市場供需平衡,保障養殖行業良性發展。

  “養殖‘替抗’過程中,中小養殖戶往往沒有足夠的技術、資金能力支撐,這就需要大型飼料企業、養殖企業為其提供產品、技術和服務等支持,帶動中小養殖戶共同推行養殖‘替抗’?!滨U英慧說。

  養殖“替抗”會為養殖端帶來多大的經濟壓力?湖南省養豬協會副會長、國家級寧鄉豬保種場場長李述初表示:“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們已研發了流沙河花豬飼料配方專利技術,寧鄉花豬養殖已基本不用抗生素了。起初推行‘替抗’養殖時,我們的養殖成本大約增加了近10%,但不到兩年成本價就回歸正常了?!婵埂瘯洑v‘陣痛’,但換來的生豬健康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p>

  李述初說,養殖端,尤其是中小養殖戶一定要自覺落實國家政策,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首位,逐步改變抗生素濫用的局面,真正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有關部門也要加強養殖“替抗”的稽查和監管。

  “養殖端尤其是中小養殖戶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行業認知?!庇∮鳊埍硎?,上世紀我國畜禽規模養殖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國家對抗生素的使用管理相對寬松, 抗生素也在我國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這也導致了養殖業對抗生素產生較大依賴性,相當一部分從業者認為離開了抗生素就沒辦法搞養殖了。

  “全面‘替抗’直至最后‘無抗’,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但的確還在路上?!庇∮鳊埍硎?,養殖企業和整個產業對養殖“替抗”“無抗”的認知很重要,政府部門要加強宣傳,建立完善的抗生素用藥檢測認證制度,逐步推進養殖“替抗”。

   

  黃瑞華教授(左一)指導后備豬選擇及測定的意義與方法。受訪者 供圖

  業界:“替抗”將是持久戰   加快制定應用指南 

  “養殖突然停止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動物患病率增高、養殖效率下降,這是當前‘替抗’的主要困難?!庇∮鳊埍硎?,就我國目前規模養殖的環境條件、密度條件、防疫條件來看,如果直接禁止在養殖中使用抗生素,將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從飼料“禁抗”到養殖“無抗”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可能要10年至20年,甚至更長時間。必須要有相應的步驟和解決方法。

  動物保護專家、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組委會副會長匡寶曉認為:“我們不能將抗生素妖魔化,它在產生耐藥性的同時,為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前‘無抗’養殖的壓力包括養殖環境的復雜性、養殖企業(戶)對生產成績的追求、‘替抗’產品或方案難獲認可或成本過高等。首先要做到的是結果‘無抗’,即畜產品沒有抗生素殘留。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過程‘無抗’,即在養殖過程中不能使用抗生素?!?/p>

  印遇龍表示,“替抗”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和社會層面要多從管理和技術角度進行宣傳和培訓,對終端產品嚴格監管和把控;“替抗”是一個現場管理和技術系統,現在豬場講管理和細節,但管理和細節的理論是短板,有待加強;一線員工執行力和主動性也沒發揮好,要進一步做好培訓。

  為了讓“替抗”各環節的工作有據可依,規范引導行業發展,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高品質豬肉產品的需求,印遇龍先后召集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浙江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以及相關養殖端企業,探討制定《生豬養殖替抗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目前,《指南》已進入正式起草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成稿并盡早出版。黃瑞華介紹,《指南》將涵蓋養殖“替抗”的產業背景、現實挑戰、營養方案、條件保障、實操策略、監管體系、實際案例等7個方面的內容。

  《指南》將圍繞當前生豬養殖“替抗”面臨的系列問題給出建議,包括法律法規保障、環境安全保障、豬群健康保障、營養平衡保障、智慧環控保障、循環利用保障、藥殘監測保障與效益目標保障等?!吨改稀愤€將包括場舍條件建設要提檔升級、健康養殖體系要提檔升級、豬群健康監測要及時全面、疫病防控保障要精準有效、仔豬培育護理要周到得體等內容?!八膬r值主要體現在操作性強,將是大型養殖企業的管理參考書,也會是家庭農場、普通員工的實用工具書?!庇∮鳊堈f。

  中國豬業高層交流論壇組委會會長李俊柱表示,“替抗”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對疾病過程更多地理解,對“替抗”方案更深入地研究,對養殖過程更細致地管理,才能達到少發病、少用藥的目標。養殖端“無抗”是未來趨勢,但中國畜禽疫病繁多、復雜,至少幾十年內還離不開抗生素。未來10至20年,養殖業將從飼料端“無抗”開始,實現養殖端逐漸“替抗”。隨著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替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無抗”養殖時代一定會到來。

   

  黃瑞華教授(右一)交流妊娠母豬飼喂個體調控作用與方法。受訪者 供圖

在线亚洲电影日本电影